(来源:樊继拓投资策略)
1
策略观点:投资者对流动性牛市的分歧
我们在2024年底的报告《政策>流动性>盈利——2025年度策略》较早提出2025年出现流动性牛市的可能,近期这一观点的认可度有所提升,不过投资者对细节还是有很多分歧,本报告对部分分歧进行汇总分析。(1)居民收入增速不高,是否会影响居民资金入市?我们认为居民收入增速是增量的概念,而改革开放以来,居民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存量资产,存量资产的腾挪比增量收入对市场的影响可能更大,当下居民存款/GDP处在历史高位。(2)2014-15年增量资金主要来自杠杆资金,现在的监管更规范,是否意味着难以重演2014-15年牛市?居民资金流入的本质是居民有较多的存款、其他资产收益率不高、股市赚钱效应回升,每一轮牛市居民资金流入股市的渠道都会略有差异。杠杆资金不是流动性牛市的必要条件。(3)逆势维稳的力量更多,是否会影响牛市高度?我们认为,现在股市的涨幅相比2014-2015年牛市还小很多,目前这一担心可能还尚早。而且历史上ETF份额逆势波动对市场的影响,往往会滞后市场高点或低点很长时间。(4)居民资金流入力度在增强,但尚未大幅上升,是否会影响我们对牛市主升浪的判断?我们认为不会,因为历史上牛市主升浪初期大多是部分渠道最先改善,直到牛市主升浪后期,大部分渠道才开始感觉居民资金流入较快。
(1)居民收入增速不高,是否会影响居民资金入市?由于宏观经济增速不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也受影响,今年1-6月累计同比4.7%,是2002年以来较低水平。不过观察历史数据,能够看到,历次牛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改善均是滞后股市牛市的。2005-2007年牛市,居民收入同比2006年下半年才回升,2009-2010年牛市,居民收入同比2010年初才开始回升,2013-2015年牛市,居民收入同比持续下降,2019-2021年牛市,居民收入增速2020年下半年回升,所以居民收入增速是否回升并不是牛市的必要条件。我们认为居民收入增速是增量的概念,而改革开放以来,居民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存量资产,存量资产的腾挪比增量收入对市场的影响可能更大。
(2)2014-2015年增量资金主要来自杠杆资金,现在的监管更规范,是否意味着难以重演2014-2015年牛市?2014-2015年融资余额、融资余额/流通市值均大幅增长,2019-2021年和2024年9月以来融资余额回升,但融资余额/流动市值增速不快。这说明杠杆资金有明显流入,但整体和股市规模扩张速度差别不大。我们认为杠杆资金的占比会影响股市上涨的速度,但不会影响方向。因为居民资金流入的本质是居民有较多的存款、其他资产收益率不高、股市赚钱效应回升,每一轮牛市居民资金流入股市的渠道都会略有差异。2005-2007年居民资金更多通过银证转账和申购公募基金入市,2013-2015年居民资金更多通过两融、场外配资和私募入市,2019-2021年居民资金更多通过公募权益产品入市,不同的流入方式都可以有牛市。
(3)逆势维稳的力量更多,是否会影响牛市高度?2014-2015年牛市是较为纯粹的流动性牛市,由于牛市期间涨幅过大,随后的2015年下半年,股市出现了较大的回撤和波动。大部分投资者认为,鉴于投资者和监管层都经历过2014-2015年的牛市,学习效应可能会限制牛市的高度。我们赞同这一判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股市的涨幅相比2014-2015年牛市还小很多,目前这一担心可能还尚早。而如果考虑到ETF资金逆势波动对市场的影响,这一过程可能也会比较慢,比如2019-2021年牛市,从2020年Q2开始ETF份额明显下降,但核心资产的高点直到2021年Q1才出现,有些行业(周期、成长等)高点出现在2021年Q4。所以即使后续出现持续的ETF份额萎缩,可能牛市高点也要滞后很长时间才可能出现。
(4)居民资金流入力度在增强,但尚未大幅上升,是否会影响我们对牛市主升浪的判断?现在的居民资金确实在流入,不过还没有大幅上升。量化私募和固收+产品整体渠道认可度较好,回升较早,主动权益产品和居民开户数也有所回升但力度还不是很强。这种差异是否会影响我们对牛市主升浪的判断?我们认为不会,因为历史上牛市主升浪初期大多是部分渠道最先改善,直到牛市主升浪后期,所有渠道才能都感觉居民资金流入很快。
比如2014年下半年的牛市主升浪,指数突破(2014年7月)之前突破之前融资余额持续增长,比指数更早创新高,并在指数突破后加速流入。但公募偏股型基金份额增长明显滞后市场,直到2014年10月才开到较强的回升。
2020年下半年的牛市主升浪,指数突破之前的很长时间(2019年下半年-2020年初),公募权益基金已经开始明显增长,但其他的资金流入渠道直到2020年7月以后才感觉到牛市。
(5)当下的判断:政策和资金推动,牛市主升浪来临。24年10月-25年6月,市场宽幅震荡期间,上市公司盈利偏弱、政策基调积极、各类主题机会活跃,这些特征较为像2013年-2014年中和2019年,最终的结局大概率是全面的牛市。随着下半年政策预期增多,股市逐渐对当期盈利脱敏,股市结构性赚钱效应已经接近1年,后续居民资金大概率会逐渐增加,股市大概率已经进入主升浪。主升浪期间,出现利空(比如之前的地产数据走弱)股市往往反应得会比较快,而大部分利多情况(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反内卷政策等),股市都会积极反应。8月市场可能会在政策预期空窗期、中美关税谈判进展、8月下旬中报密集披露等因素的影响下存在小幅波动。但我们预计较难改变牛市主升浪的趋势,后续的十五五规划、年底对2026年政策展望都可能会带来市场的积极变化。
(5)近期配置观点:增加弹性配置,金融内部增配非银,AI内部增加应用端配置,周期股半年内也有望存在弹性表现。
配置风格展望:牛市中期的风格和牛市初期往往会有些变化。牛市初期风格和牛市后期风格类似,牛市中期风格容易扩散。牛市最强行业风格,牛市中期反而不强。2005-2007年牛市中最强风格是金融,次之是周期,但牛市中期,最强风格是周期,金融略跑输市场。2013-2015年牛市中最强风格是成长,但牛市中期最强是金融,成长最弱。2019-2021年牛市中最强风格是成长和消费,而牛市中期最强是消费,次之是周期,成长排第三。
牛市中期大小盘往往会剧烈波动,前半段和后半段风格大多不同。2005-07年:牛初小盘,牛中先大后小,牛末大盘。2013-15年:牛初小盘,牛中先小后大,牛末小盘。2019-21年:牛初大盘,牛中先小后大,牛末小盘。
配置行业展望:(1)金融:由银行转配非银。金融整体估值较好,之前最强的是有高股息特征的银行,后续可能非银的弹性会逐渐增加,牛市概率上升,非银的业绩弹性大概率存在;(2)有色金属:产能格局强,若经济偏弱,则受影响较小,若经济偏强或政策支持,则受益较多;内部黄金稀土等受益于地缘格局的细分行业可能有所表现。(3)传媒:AI季度休整尾声,传媒估值性价比较好,AI下一波关注应用变化;(4)军工:独立的需求周期,内外部特殊环境下,军工可能会有持续的主题事件催化。(5)周期(钢铁、建材、化工):当前环境下,稳供给政策或将出台,年底可能还会有需求稳定政策。
2
本周市场变化
本周A股主要指数大多上涨,其中上证综指(2.11%)、中证500(1.78%)、深证成指(1.28%)涨幅靠前,创业板50(0.47%)、创业板指(0.49%)、沪深300(1.23%)涨幅靠后。申万一级行业中,国防军工(5.93%)、有色金属(5.78%)、机械设备(5.37%)领涨,医药生物(-0.84%)、计算机(-0.41%)、商业贸易(-0.38%)跌幅居前。概念股中,猴痘概念股(33.46%)、5G(8.73%)、中船系(8.48%)领涨,阿尔茨海默(-9.59%)、网络安全(-6.33%)、基因编辑(-4.66%)领跌。
风险因素:房地产市场超预期下行,美股剧烈波动,历史规律可能会失效。
本报告完整版请参考信达策略团队发表的研报全文。
本文源自报告:《投资者对流动性牛市的分歧》
报告发布时间:2025年8月10日
发布报告机构: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
报告作者:樊继拓 S1500521060001 ;李畅 S1500523070001
特别声明
分析师声明
负责本报告全部或部分内容的每一位分析师在此申明,本人具有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在中国证券业协会注册登记为证券分析师,以勤勉的职业态度,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本报告所表述的所有观点准确反映了分析师本人的研究观点;本人薪酬的任何组成部分不曾与,不与,也将不会与本报告中的具体分析意见或观点直接或间接相关。
免责声明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达证券”)具有中国证监会批复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由信达证券制作并发布。
本报告是针对与信达证券签署服务协议的签约客户的专属研究产品,为该类客户进行投资决策时提供辅助和参考,双方对权利与义务均有严格约定。本报告仅提供给上述特定客户,并不面向公众发布。信达证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客户应当认识到有关本报告的电话、短信、邮件提示仅为研究观点的简要沟通,对本报告的参考使用须以本报告的完整版本为准。
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若有必要应寻求专家意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及推测仅供参考,并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人做出邀请。
股票杠杆开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